中国姓氏分布图(张排第几)
资讯
2023-11-23
123
1. 中国姓氏分布图,张排第几?
张姓,中华姓氏之一,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。张挥为该姓始祖。历史上,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,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(255年-314年)建立前凉国。张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位列第24位。至2007年,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,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,共有8750.2万人,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.83%。
2. 中国其它地方还有这个姓氏吗?
姓氏分布
1.壮族中的玉姓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,均为壮族.起源传说不一,待考。
2.汉族中的玉姓 目前所知的玉氏资料不一致,起源待考。
3.回族中的玉姓 回族中的玉姓原为闪姓,后被赐姓玉。“宣化有回教望族姓玉,自言姓闪,赐姓玉。”---《回教民族说》 在元代,玉氏有镇国上将军、前卫系军都指挥使玉哇失、散曲家玉元鼎(原名阿鲁丁)等人。玉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。
4.满族中的玉姓 满族中的玉姓,传说来自“哈斯”,“哈斯”满蒙文含义就是“玉”的意思。
5.傣族中的玉姓 傣族中的玉姓,是傣族现在的四大姓之一。
6.朝鲜、韩国玉姓 朝鲜、韩国玉姓。朝鲜王姓原是大姓,曾是高丽王朝的国姓。传说后来高丽被李朝灭亡,李成桂迫害王姓国人,于是王姓族人大多改姓:加一点变“玉”、加人字变成“全”、“金”。
3. 中国姓氏前两千排名?
李王张赵孙周吴郑刘关
4. 中国姓氏有多少个复姓?
中国姓氏共有81个复姓。
他们分别是:
公皙、南荣、东里、东宫、仲长、万俟、闻人、夏侯、子书、子桑、即墨、达奚、褚师、吴铭欧阳、太史、端木、上官、司马、东方、子车、亓官、司寇、巫马、东郭、南门、羊舌、微生、公西、颛孙、壤驷、公良、漆雕、乐正、宰父、独孤、南宫、诸葛、尉迟、公羊、赫连、澹台、皇甫、宗政、濮阳、公冶、太叔、申屠、公孙、段干、百里、呼延、轩辕、令狐、公仪、梁丘、公户、公玉、慕容、仲孙、钟离、长孙、宇文、司徒、鲜于、司空、闾丘、谷梁、拓跋、夹谷、公仲、公上、公门、公山、公坚、左丘、公伯、西门、公祖、第五、公乘、贯丘。
扩展资料复姓,又称复氏,是中国姓氏之一,源于嬴姓、姜姓、子姓。姓复的名人有复中翁、复阳、复伏生等。该姓氏是多源流古老姓氏之一,但至今人口比较少。
据中国之声《全球华语广播网》报道,在中国中文姓氏中大多数为单姓,复姓较少,历史上出现过的复姓虽然超过千个,但随着时间的洪流,现有的复姓也比较少了。在中国,最长的复姓则有17个字,叫做“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”。
5. 中国有哪些复姓?
我国的复姓有81种之多,很多复姓我是没有见过和听过的,但是他们是存在的,比如说,我上大学的时候,在年学院名字清单上就见过一些复姓如:完颜、司马、公孙等,所以复姓是真真实实存在的。
复姓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记载,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形式之一,可以追溯到皇帝时期。在古代复姓多是由居住地或者是官民演变而来的,比如说因地名而来的复姓有东郭、南门、西门、南宫等复姓,是因居地而得。司马、司空、太史、左丘等复姓都由官民而来。随着时间的更替和演变有很多的复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而一些复姓虽仍然存在但是人口数特别的少,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,但是都真真实实的存在的。
我国文化源远流长,文明从没有中断过,从上古到中古在到现代,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存在,且被一代又一代人人们传递下去。其中有的文化可能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还有很多都被人们流传下来,所存下来的文化都有他们各自的历史典故。身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去了解这种文化,传承这种文化。而复姓作为我们的历史文化,我们应该去了解它们,传播它们让很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。
6. 中国最有钱的十大姓氏是哪十个?
1、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.94%。
就地区而言,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,一般在8%以上,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%,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,比例仅在4%左右。
2、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,分布全国各地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.65%,尤以山西、河北、河南最多! 3、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、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.07%,中国人口第三大姓。
尤以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四川四省为最多。
4、刘姓 刘姓分布极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.38%,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。
北方地区的河北、内蒙古、辽宁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,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%以上。
5、陈姓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.53%,南方地区多陈姓。
在台湾、广东二省,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%以上,为省内第一大姓。
6、杨姓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.08%,在全国分布极广,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。
7、赵姓 赵姓是分布很广、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.29%,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。
8、黄姓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,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.23%,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。
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,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,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%。
四川、湖南、广西、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,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%。
9、周姓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,分布极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.12%,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。
在长江流域的省、市中,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。
10、吴姓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.05%,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。
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%以上,尤以福建为高,约占该省人口5%,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。
7. 中国姓氏哪个是南方起源?
一、姓氏源流
南(Nán)姓源出有四:
1、出自周代南仲之后,以祖名为氏。周代时,周宣王有大夫南仲(据说是商代帝王盘庚的后代),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,称南氏。
2、出自姬姓,以祖字为氏。据《古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载“郑樵《通志》:以字为姓。南氏,姬姓卫灵公之子,公子郢,字子南,以字为姓。”春秋时卫国公子郢,字子南,其支孙以祖字为姓,称南氏。
3、出自春秋时晋国隐士之后,以地名为氏。春秋时,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(今山西省),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,称南氏。
4、出自姒姓,源自夏禹之后,以国名为氏,为男氏所改。据《史记·夏本纪》“太史公曰:禹为姒姓,其后分封,用国为姓,故有夏后氏,有扈氏,有男氏……”。索隐:“系本‘男’作‘南’”,称南氏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南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作为一个冷姓僻氏,南不见于中国姓氏的“指南”《百家姓》;作为“南面而王”的帝王后代,南却被中国最早的姓氏谱牒著作《世本》记载,被司马迁的《史记》资格认证——禹为姒姓,其后分封,用国为姓,故有夏后氏,有扈氏,有南氏。但唐朝宰相、诗人张九龄的《姓源韵谱》提供了另一版本,据说商朝盘庚妃子梦龙入怀生子,取名南赤龙,郡望在汝南,曾孙是周朝大夫南仲。“昔我往矣,黍稷方华;今我来思,雨雪载途”,在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里,这位南赤龙曾孙引发的忧伤叹息。汝南、洛阳都在河南省,可以推想南巘应是南赤龙后裔。南宋绍兴末年,南巘之子把全家从磐石再搬到黄华的海滨定居,子孙繁衍,耕读传家,乡里称贤,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。南姓望族居汝南郡(今河南省中部偏南汝南县东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)。
三、历史名人
南 仲:周宣王大将,记载于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“王命南仲,往城于方”。该句下段就是著名的“昔我往矣,黍稷方华;今我来思,雨雪载途”。
南 卓:唐代宣宗时官拾遗,洛阳令,黔南经略使,其《羯鼓录》与《教坊记》一样,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、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资料。羯鼓为西域民族乐器,唐时传入中国。《全唐诗》记载其《赠副戎》一首:“翱翔曾在玉京天,堕落江南路几千。从事不须轻县宰,满身犹带御炉烟”。有点扎台型。
南 巘:宋代湖南省洛阳人,浙江省温州南氏家族的始祖。官徐州签判,靖康之难时护从宋高宗即位应天府,“公贤劳王事,尽瘁干旋”,后来跟随宋室南迁临安,但当“临”时“安”定的临安又沦陷,君臣只好一路凄惨沿海南航。“公携家追随,不避艰辛”,逃难到温州,苦于年老家累的他看见乐清磐石镇山水佳丽,悠然心慕,告老归隐,被敕封为“护驾功臣”。南宋绍兴末年,南巘之子把全家从磐石再搬到黄华的海滨定居,子孙繁衍,耕读传家,乡里称贤,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。
南 昱:明代温州人,官至大理寺左寺丞,加授奉政大夫的南昱判案公正,时比包公,被称为“龙图再世”。布衣时与乐清同乡、名臣章纶要好,温州知府何文渊闻其贤,提拔两人,亲自授业。章纶的《寄友人南昱兄》诗印证了他的才学超群:“昔年同术又同心,每爱才华出士林。云锦千章随笔阵,玑珠万斛灿胸襟。簿书已会枢机密,经学应探理趣深。他日鲲程期奋跃,九重天上盍朋簪”。著有《宜斋稿》《万金录》《老莱子孝行辩》等。
南 升:明代南昱之子。天顺七年参加会试,遭遇科场失火,考试被迫中止,到下午内廷减试五篇,但才思敏捷的他已答好所有试题,按原样交卷,主考官认为违旨不录取。心高气傲,年少易折的南升回乡郁郁而亡。后来主考官阅卷,嘉许其才奏上。明英宗得知,赐“文杰”“世美”“世科甲”,立坊表于当地,家族以“旨赐文杰”制匾立牌楼,为此南宅又叫牌楼村。
南 仝:记载于《山西通志》,明朝南京四川道御史,清直不挠,多所平反,论劾不避权贵,豪强敛迹,称为“铁面御史”。
南文子:战国时贤士,卫国大夫,记载于《战国策·宋卫策》,两次挽救卫国,其中一次智伯欲伐卫国,送来礼物野马四匹、白璧一块,卫国国君很高兴,群臣祝贺,只有南文子脸上有忧色。国君问他,他说“无功之赏,无力之礼,不可不察也”。国君以他的话告诉边境提防,果然智伯起兵袭卫,至境而返,叹息道:“卫有贤人,先知吾谋也”。
南霁云:因排行又名南八,唐朝名将,安史之乱时与张巡守雎阳城,城陷后不屈,跟张巡一起被害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汝南郡:汉汝南郡治上蔡(今河南省上蔡西北)。东晋治悬瓠城,即今汝南。隋唐汝南郡即蔡州(曾名豫州)。
2、堂号(缺)
【南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南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谕忠义以啮指;
得璧马而反忧。
——佚名撰南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代顿邱人南霁云,少年时为人操舟。安禄山反叛时,巨野尉张绍起兵,任他为将。后跟从张巡守睢阳,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城,他一箭射中尹的左眼。奉张巡命率精锐骑兵三十突围求救,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不愿出兵,仅用美食招待他。他说:“睢阳的将士已经饿了一个多月,我不忍心一个人吃。”说着,抽出刀来,砍断自己的一根手指,又返回睢阳,城破后被杀。下联典指战国时卫国大夫南文子,当时晋国的智伯准备攻打卫国,先送给卫国四匹野马、一块白璧,卫国君臣大都非常喜欢,只有南文子面带忧色。卫君感到奇怪,问他为什么,他说:“无功的赏赐、无由的礼物,不可不有所警惕啊!”卫君把他的话告诉给边境。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,至边境见卫人有防备而退兵,说:“卫国有贤人哪!事先知道了我的预谋。”
〖南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得璧马而反忧,终全卫境;
谕忠义而啮指,共仰唐臣。
——佚名撰南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战国时卫国大夫南文子事典。下联典指唐代顿邱人南霁云事典。
百代渊源,河洛东南留一脉;
千秋忠义,神灵海上有孤臣。
——南怀瑾撰南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浙江省温州南氏的始祖南巘,宣和年间进士,任江苏徐州签判,“靖康之难”时护从宋高宗南渡,返海来温,见瓯之重石(今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)山水佳丽,遂乞休隐处,宋高宗敕封为“护驾功臣”。绍兴末年,其子迁到海滨定居,后代繁衍,耕读传家,乡里称贤,号曰南宅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中国姓氏分布图,张排第几?
张姓,中华姓氏之一,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、多源流姓氏,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。张挥为该姓始祖。历史上,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,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(255年-314年)建立前凉国。张姓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位列第24位。至2007年,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,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,共有8750.2万人,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.83%。
2. 中国其它地方还有这个姓氏吗?
姓氏分布
1.壮族中的玉姓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,均为壮族.起源传说不一,待考。
2.汉族中的玉姓 目前所知的玉氏资料不一致,起源待考。
3.回族中的玉姓 回族中的玉姓原为闪姓,后被赐姓玉。“宣化有回教望族姓玉,自言姓闪,赐姓玉。”---《回教民族说》 在元代,玉氏有镇国上将军、前卫系军都指挥使玉哇失、散曲家玉元鼎(原名阿鲁丁)等人。玉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。
4.满族中的玉姓 满族中的玉姓,传说来自“哈斯”,“哈斯”满蒙文含义就是“玉”的意思。
5.傣族中的玉姓 傣族中的玉姓,是傣族现在的四大姓之一。
6.朝鲜、韩国玉姓 朝鲜、韩国玉姓。朝鲜王姓原是大姓,曾是高丽王朝的国姓。传说后来高丽被李朝灭亡,李成桂迫害王姓国人,于是王姓族人大多改姓:加一点变“玉”、加人字变成“全”、“金”。
3. 中国姓氏前两千排名?
李王张赵孙周吴郑刘关
4. 中国姓氏有多少个复姓?
中国姓氏共有81个复姓。
他们分别是:
公皙、南荣、东里、东宫、仲长、万俟、闻人、夏侯、子书、子桑、即墨、达奚、褚师、吴铭欧阳、太史、端木、上官、司马、东方、子车、亓官、司寇、巫马、东郭、南门、羊舌、微生、公西、颛孙、壤驷、公良、漆雕、乐正、宰父、独孤、南宫、诸葛、尉迟、公羊、赫连、澹台、皇甫、宗政、濮阳、公冶、太叔、申屠、公孙、段干、百里、呼延、轩辕、令狐、公仪、梁丘、公户、公玉、慕容、仲孙、钟离、长孙、宇文、司徒、鲜于、司空、闾丘、谷梁、拓跋、夹谷、公仲、公上、公门、公山、公坚、左丘、公伯、西门、公祖、第五、公乘、贯丘。
扩展资料复姓,又称复氏,是中国姓氏之一,源于嬴姓、姜姓、子姓。姓复的名人有复中翁、复阳、复伏生等。该姓氏是多源流古老姓氏之一,但至今人口比较少。
据中国之声《全球华语广播网》报道,在中国中文姓氏中大多数为单姓,复姓较少,历史上出现过的复姓虽然超过千个,但随着时间的洪流,现有的复姓也比较少了。在中国,最长的复姓则有17个字,叫做“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”。
5. 中国有哪些复姓?
我国的复姓有81种之多,很多复姓我是没有见过和听过的,但是他们是存在的,比如说,我上大学的时候,在年学院名字清单上就见过一些复姓如:完颜、司马、公孙等,所以复姓是真真实实存在的。
复姓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记载,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形式之一,可以追溯到皇帝时期。在古代复姓多是由居住地或者是官民演变而来的,比如说因地名而来的复姓有东郭、南门、西门、南宫等复姓,是因居地而得。司马、司空、太史、左丘等复姓都由官民而来。随着时间的更替和演变有很多的复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而一些复姓虽仍然存在但是人口数特别的少,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,但是都真真实实的存在的。
我国文化源远流长,文明从没有中断过,从上古到中古在到现代,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存在,且被一代又一代人人们传递下去。其中有的文化可能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还有很多都被人们流传下来,所存下来的文化都有他们各自的历史典故。身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去了解这种文化,传承这种文化。而复姓作为我们的历史文化,我们应该去了解它们,传播它们让很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。
6. 中国最有钱的十大姓氏是哪十个?
1、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,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.94%。
就地区而言,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,一般在8%以上,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%,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,比例仅在4%左右。
2、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,分布全国各地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.65%,尤以山西、河北、河南最多! 3、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、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.07%,中国人口第三大姓。
尤以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四川四省为最多。
4、刘姓 刘姓分布极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.38%,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。
北方地区的河北、内蒙古、辽宁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,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%以上。
5、陈姓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.53%,南方地区多陈姓。
在台湾、广东二省,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%以上,为省内第一大姓。
6、杨姓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.08%,在全国分布极广,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。
7、赵姓 赵姓是分布很广、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.29%,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。
8、黄姓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,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.23%,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。
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,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,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%。
四川、湖南、广西、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,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%。
9、周姓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,分布极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.12%,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。
在长江流域的省、市中,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。
10、吴姓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.05%,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。
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%以上,尤以福建为高,约占该省人口5%,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。
7. 中国姓氏哪个是南方起源?
一、姓氏源流
南(Nán)姓源出有四:
1、出自周代南仲之后,以祖名为氏。周代时,周宣王有大夫南仲(据说是商代帝王盘庚的后代),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,称南氏。
2、出自姬姓,以祖字为氏。据《古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载“郑樵《通志》:以字为姓。南氏,姬姓卫灵公之子,公子郢,字子南,以字为姓。”春秋时卫国公子郢,字子南,其支孙以祖字为姓,称南氏。
3、出自春秋时晋国隐士之后,以地名为氏。春秋时,有晋国高士居隐于南乡(今山西省),其后代子孙以地名为姓,称南氏。
4、出自姒姓,源自夏禹之后,以国名为氏,为男氏所改。据《史记·夏本纪》“太史公曰:禹为姒姓,其后分封,用国为姓,故有夏后氏,有扈氏,有男氏……”。索隐:“系本‘男’作‘南’”,称南氏。
二、迁徙分布
(缺)南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作为一个冷姓僻氏,南不见于中国姓氏的“指南”《百家姓》;作为“南面而王”的帝王后代,南却被中国最早的姓氏谱牒著作《世本》记载,被司马迁的《史记》资格认证——禹为姒姓,其后分封,用国为姓,故有夏后氏,有扈氏,有南氏。但唐朝宰相、诗人张九龄的《姓源韵谱》提供了另一版本,据说商朝盘庚妃子梦龙入怀生子,取名南赤龙,郡望在汝南,曾孙是周朝大夫南仲。“昔我往矣,黍稷方华;今我来思,雨雪载途”,在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里,这位南赤龙曾孙引发的忧伤叹息。汝南、洛阳都在河南省,可以推想南巘应是南赤龙后裔。南宋绍兴末年,南巘之子把全家从磐石再搬到黄华的海滨定居,子孙繁衍,耕读传家,乡里称贤,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。南姓望族居汝南郡(今河南省中部偏南汝南县东南及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)。
三、历史名人
南 仲:周宣王大将,记载于《诗经·小雅·出车》“王命南仲,往城于方”。该句下段就是著名的“昔我往矣,黍稷方华;今我来思,雨雪载途”。
南 卓:唐代宣宗时官拾遗,洛阳令,黔南经略使,其《羯鼓录》与《教坊记》一样,是研究唐代音乐艺术、宫廷生活和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资料。羯鼓为西域民族乐器,唐时传入中国。《全唐诗》记载其《赠副戎》一首:“翱翔曾在玉京天,堕落江南路几千。从事不须轻县宰,满身犹带御炉烟”。有点扎台型。
南 巘:宋代湖南省洛阳人,浙江省温州南氏家族的始祖。官徐州签判,靖康之难时护从宋高宗即位应天府,“公贤劳王事,尽瘁干旋”,后来跟随宋室南迁临安,但当“临”时“安”定的临安又沦陷,君臣只好一路凄惨沿海南航。“公携家追随,不避艰辛”,逃难到温州,苦于年老家累的他看见乐清磐石镇山水佳丽,悠然心慕,告老归隐,被敕封为“护驾功臣”。南宋绍兴末年,南巘之子把全家从磐石再搬到黄华的海滨定居,子孙繁衍,耕读传家,乡里称贤,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。
南 昱:明代温州人,官至大理寺左寺丞,加授奉政大夫的南昱判案公正,时比包公,被称为“龙图再世”。布衣时与乐清同乡、名臣章纶要好,温州知府何文渊闻其贤,提拔两人,亲自授业。章纶的《寄友人南昱兄》诗印证了他的才学超群:“昔年同术又同心,每爱才华出士林。云锦千章随笔阵,玑珠万斛灿胸襟。簿书已会枢机密,经学应探理趣深。他日鲲程期奋跃,九重天上盍朋簪”。著有《宜斋稿》《万金录》《老莱子孝行辩》等。
南 升:明代南昱之子。天顺七年参加会试,遭遇科场失火,考试被迫中止,到下午内廷减试五篇,但才思敏捷的他已答好所有试题,按原样交卷,主考官认为违旨不录取。心高气傲,年少易折的南升回乡郁郁而亡。后来主考官阅卷,嘉许其才奏上。明英宗得知,赐“文杰”“世美”“世科甲”,立坊表于当地,家族以“旨赐文杰”制匾立牌楼,为此南宅又叫牌楼村。
南 仝:记载于《山西通志》,明朝南京四川道御史,清直不挠,多所平反,论劾不避权贵,豪强敛迹,称为“铁面御史”。
南文子:战国时贤士,卫国大夫,记载于《战国策·宋卫策》,两次挽救卫国,其中一次智伯欲伐卫国,送来礼物野马四匹、白璧一块,卫国国君很高兴,群臣祝贺,只有南文子脸上有忧色。国君问他,他说“无功之赏,无力之礼,不可不察也”。国君以他的话告诉边境提防,果然智伯起兵袭卫,至境而返,叹息道:“卫有贤人,先知吾谋也”。
南霁云:因排行又名南八,唐朝名将,安史之乱时与张巡守雎阳城,城陷后不屈,跟张巡一起被害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汝南郡:汉汝南郡治上蔡(今河南省上蔡西北)。东晋治悬瓠城,即今汝南。隋唐汝南郡即蔡州(曾名豫州)。
2、堂号(缺)
【南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南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谕忠义以啮指;
得璧马而反忧。
——佚名撰南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代顿邱人南霁云,少年时为人操舟。安禄山反叛时,巨野尉张绍起兵,任他为将。后跟从张巡守睢阳,安禄山部将尹子奇攻城,他一箭射中尹的左眼。奉张巡命率精锐骑兵三十突围求救,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不愿出兵,仅用美食招待他。他说:“睢阳的将士已经饿了一个多月,我不忍心一个人吃。”说着,抽出刀来,砍断自己的一根手指,又返回睢阳,城破后被杀。下联典指战国时卫国大夫南文子,当时晋国的智伯准备攻打卫国,先送给卫国四匹野马、一块白璧,卫国君臣大都非常喜欢,只有南文子面带忧色。卫君感到奇怪,问他为什么,他说:“无功的赏赐、无由的礼物,不可不有所警惕啊!”卫君把他的话告诉给边境。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国,至边境见卫人有防备而退兵,说:“卫国有贤人哪!事先知道了我的预谋。”
〖南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得璧马而反忧,终全卫境;
谕忠义而啮指,共仰唐臣。
——佚名撰南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战国时卫国大夫南文子事典。下联典指唐代顿邱人南霁云事典。
百代渊源,河洛东南留一脉;
千秋忠义,神灵海上有孤臣。
——南怀瑾撰南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浙江省温州南氏的始祖南巘,宣和年间进士,任江苏徐州签判,“靖康之难”时护从宋高宗南渡,返海来温,见瓯之重石(今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)山水佳丽,遂乞休隐处,宋高宗敕封为“护驾功臣”。绍兴末年,其子迁到海滨定居,后代繁衍,耕读传家,乡里称贤,号曰南宅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